关注小宝朋友圈的应该知道,前些日子我用随心飞去了趟兰州耍。
(俯拍兰州地貌)
【资料图】
当地的拉面确实是一绝,辣子越多嗦得越爽,要是再就着生蒜来两口手抓羊肉,嗯,感觉自己就是半个兰州人了
(手抓羊肉)
对于我这种长期生活在南方沿海城市的人来说,偶尔到内陆看看这些黄土、戈壁甚至被风沙刮一刮,感觉倒是挺新鲜~
1、
整趟旅程让我收获最大的倒不是什么吃了拉面、逛了白塔山、看了马踏飞燕,而是发现了一个当下很多人都可能忽视了的风险
当晚在飞回上海的路上,飞机遇上乱流,被搅得七上八下。
除了提醒扣紧安全带的广播声,就是嘎吱嘎吱的设备挤压声,上下颠簸,行李架的盖子都给颠开了。
那场面,说不怕绝对是假的,尤其是一想到我那乱七八糟的账户和七零八落的钱。
我要有个什么冬瓜豆腐,连高德地图都用不顺溜的老爸老妈,上哪去把它们给找出来
事后跟身边的一些朋友同事聊了一下,发现确实是个问题。
2、
以前那辈人还好,资产无非就是些房子、存款、股票。
房子嘛一般都有房产证家里翻一翻总能找到,存款嘛到人行拉一个清单然后一家家银行跑就行了,至于股票要查的话也有路子。
所以上一辈人就算没有安排后事的意识,真要遇上事儿,也没多大影响。
而到了我们这辈,投资渠道多了,钱也更分散了,问题就没这么简单了。
就拿小宝自己来说,固定资产都好办,还没多到数不过来的地步。
真正不好办的是,需要五六个手机承载,分布在上百个账户/APP里的各种金融资产。
不是凡尔赛,因为投资需要被分散得太厉害了,光是全部打开统计一遍就得两三个小时
(小宝的工具机)
像微信支付宝里的还好说,国民级应用,父母都认识。
而那些“藏”在基金公司官方账户、各保险公司的保单、上百个港美股券商、甚至是跟朋友合伙做生意的股权可就麻烦了。
复杂程度超乎想象,就拿其中的港美股券商来说,就算找到了都不一定能把钱取出来。
有账号登录密码不说,还有账户交易密码,要想把钱取出来,有的要银证转账,有的要支票转账…
别说父母那辈人了,就算是个同龄人要是没操作过的话,也得摸索个半天。
(某港股券商界面)
更蛋疼的是很多APP都很小众,想在百度找教程就别想了,用法主要靠圈内人口口相传…
另外,像有些90后、00后的资产就更“奇葩”了,有一部分可能是虚拟资产,比如某些游戏里的装备、皮肤…
父母估计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我滴个妈呀,就这玩意儿居然还值钱?
所以像小宝这样一些爱折腾的朋友,也不说非要立个遗嘱这么严肃吧,但至少要养成定期梳理资产清单的小习惯。
一是提醒自己,二是给家里人留个指引。
甭管有多少,总归是自己好不容易搬砖挣来的,可别白费了不是
3、
要说这个资产清单怎么梳理,小宝建议大家也别整得太复杂,越简单越好,越直观越好。
一方面只要是个人就有惰性,本来这事儿就没这么紧急,要是为了看起来高大上搞得太复杂,坚持做一次之后,估计就只有吃灰的分了。
另一方面得考虑万一梳理的这个表格真派上用场了,对方能不能看懂。
所以说,越简单的表格反而越实用!
表格大体分成「资产」和「负债」两个部分即可。
(示例)
把自己的资产都列一列,比如固定资产有啥,金融资产有啥,具体的市值是多少,涉及账号密码的就在备注栏记录一下。
而欠别人的我们也别忘了,比如欠朋友的账、银行的贷款、未还清的信用卡账单、甚至还有租客在我们这的押金…
两者一减,剩下的便是我们的净资产。
就小宝自己而言,养成定期统计的习惯有两个好处,一是对自己的资产状况心中有数,有把金钱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
二是如果形成习惯,每隔一段时间统计一下自己的净资产,看到越来越高的走势,成就感爆棚
给我们枯燥的搬砖生活提供一个正反馈,日子更有盼头~
不知从何下手的可以在荔枝保公众号后台回复【资产】,下载小宝做的梳理表模板。
另外,表格是本地离线的,如果做完了不及时保存并转发给别人,有丢失的风险。
所以为了方便使用,小宝现在都会在石墨文档或腾讯文档上在线编辑、统计。
既不用担心电脑坏了、丢了损失数据,又可以很方便地把梳理出来的结果共享给家人。
石墨文档也好腾讯文档也好,都可以,电脑端手机端都能看,总之谁用谁知道
当然,这对于家人来说只是一个“寻宝地图”,如果涉及到财产分割分配,还是得靠遗嘱操作。
(王治强 HF013)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