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正文

环球快讯:扣非净利7年6亏、警惕债压 贝因美、谢宏“翻身仗”怎么打?

来源:腾赚网 时间:2023-05-31 11:50:32

深度 独立 穿透

继续下坠还是绝地反击

作者:俊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辑:王凡

风品:刘雯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业绩持续亏损、债务风险暴露、创始人成被执行人......昔日“国产奶粉龙头”仍在渡劫。

5月19日晚,贝因美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日,贝因美集团累计质押股数约1.95亿股,质押占其所持股份比99.2%。

5月15日投资者活动记录表显示,贝因美正与债权人保持沟通,积极寻求债务解决方案、推进第三方债务重组,力争早日妥善处理相关债务。

5月10日,还收到深交所年报问询函。被追问是否存在利用库存商品存货跌价准备调节利润、具体说明供应商管理制度、预付款项支付制度存在缺陷的具体情形、发生时间、对财报潜在影响等共14大问题。

一个个“大瓜”让外界有些猝不及防,好在5月就将过去,只是后续会否极泰来么?

回想2013年,贝因美营收突破60亿,一时风光不二。何以神坛跌落,又该何去何从?

1

谢宏5年答卷拿的出手?

扣非净利7年6亏、应收账款10亿

公开信息显示,贝因美于2011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产奶粉第一股”。上市仅数月,创始人谢宏便急流勇退辞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借助资本助推,贝因美迎来高速发展期,最终跻身行业王者。2011年-2013年营收47.27亿元、53.54亿元、61.17亿元,同比增长17.34%、13.28%、14.24%;归母净利4.37亿元、5.09亿元、7.21亿元,同比增长3.48%、16.59%、41.54%。

然进入2014年画风突变:全年营收同比下降17.46%至50.49亿元,净利更大缩90.45%至0.69亿元。背后是高管变动频繁、反垄断调查启动、战略决策失误等诸多原因。

2015年,企业营收继续向下,同比下降10.20%至45.34亿元,归母净利1.04亿元,同比增长50.45%。增利不增收,并非核心盈利能力改善,很大程度归功于补助:当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达1.24亿元,较2014年增加49%。

2016年-2017年营收27.64亿元、26.6亿元,净利-7.81亿元和-10.57亿元。两连亏让其戴上“*ST”帽子。

危机时刻,2018年3月离开7年的谢宏重新出山,并在朋友圈里写道:“53岁从头开始。”

大佬回归动作频频,重新梳理公司营销策略、产品组合、渠道结构,布局新零售,并提出“重建渠道、重构体系、重造团队、重塑品牌、重溯文化、重树商誉”六大战略。当年企业就成功扭亏,归母净利4111万元,同比增长103.9%。引发市场无限期许。

然细观,总营收24.91亿元同比下降6.38%。其中,主营产品奶粉和米粉营收分别同比下降7.42%和17.33%,而其他类营收则增加35.5%。很明显,这份扭亏为盈主要依赖财务调整而非主营业务改善。

财报显示,2017下半年,贝因美开始售卖旗下29处房产,截止2018年底卖出12套,总价4471万元,确认收益2629.46万元。同时,贝因美还将旗下全资子公司杭州贝因美豆逗儿童营养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转让价1.66亿元。

如此看,贝因美仍在艰难脱困、拯救盈利能力,谢宏首份成绩单并不多光鲜。

果然2019年,在营收同比增长11.83%至27.85亿元的基础上,归母净利再次转亏,至-1.03亿元,同比下降350.73%。

客观而言,谢宏回归后除帮助公司保壳外,也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改革。比如,降本增效,高薪聘任职业经理人包秀飞,并引入长城资产旗下长城国融作为三股东,帮助自身优化财务结构,改善基本面。

但这些努力的长期成效并不算明显。

尽管2020年—2024年的发展战略规划中,谢宏信心满满提出“行业三甲、生态圈千亿”目标,并放言“有信心,在30周年庆的时候,也就是2022年,贝因美将重回巅峰,并不断超越自我。”

然最终,2022年营收26.55亿元,同比增长4.53%;归母净利亏损1.76亿元,同比减少340.06%;扣非后净利亏损2.13亿元,同比减少3017.47%。离重回巅峰、超越自我距离巨大。

不禁疑问,谢宏是否过于乐观了、兜兜转转回归5年交出的答卷可拿的出手?

不算苛问。仔细算来,2016年至2022年,贝因美扣非净利仅在2021年实现729.6万元,其余年份均处亏损。2019年、2020年、2022年扣非亏损1.38亿元、4.82亿元、2.13亿元,叠加2016年、2017年、2018年亏损的7.99亿元、11.39亿元、2.17亿元,7年6亏总计29.88亿元。

高企的应收账款同样扎眼。2020年至2022年账面余额分别约11.45亿元、11.39亿元、10.07亿元,坏账准备余额5.03亿元、3.98亿元、4.74亿元。由此引发深交所上述有无调节利润的质问。

2

销售毛利率连滑、市占率1.7%

债压与强执 基本盘稳不?

客观而言,为提振市场,贝因美、谢宏蛮拼的:2018年—2021年营销费分别为9.95亿元、11.03亿元、10.89亿元、7.45亿元。

但相比之下,研发费却显得不足,分别为1559.81万元、1685.82万元、1226.31万元、2613.53万元。四年总和不及8000万元。2022年营销费8.21亿元,研发费2133.19万元。

到底靠啥驱动核心成长?赢在当下及未来呢?

行业分析师刘俊群认为,营销只是面子,产品力才是里子。尤其在白热化竞争的奶粉行业,存量深耕更考验产品品质力、特色创新力。

看看以下几个数据,或有更深入体会。

2017年,贝因美销售毛利率为60.12%,2021年为46.92%,同期飞鹤达到70.28%。2022年,再降3.55个百分点至43.37%。2023年一季度仅为43.27%。

欧睿数据显示,2022年贝因美国内奶粉市占率仅1.7%左右,不到行业第一——飞鹤(17.5%)的十分之一。

深入产品端。以近几年奶粉业大热门、被视新增曲线的羊奶粉为例,目前通过新国标的78个品牌中羊奶粉占了10个,分属飞鹤、伊利、达能、宜品、陕西雅泰、君乐宝,没有贝因美身影。

是否已然掉队了?如何追赶呢?

或许,也有无奈与急迫。开拓细分市场,需要资金、技术和渠道等多维支持,而贝因美在亏损的同时,还面临不小债务压力。

2019—2022年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0.48%、62.67%、54.86%、58.96%。

2023年2月,贝因美公告称,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和实控人谢宏及其关联方新增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3.16亿余元。截至4月25日,贝因美集团累计被冻结股份530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26.98%,占公司总股本4.91%。

同月,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说明贝因美集团被冻结、质押股份是否存在强制平仓风险,是否可能导致贝因美控制权发生变更,是否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抽屉协议”等。

上述追问有良苦用心。截至2023年一季度,贝因美集团总负债23.05亿元,短期借款11.1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446万,货币资金7.87亿元,尚不能覆盖短期债务,偿债压力肉眼可见。

基本盘到底稳不稳?

贝因美集团表示,正推进资产盘活变现,努力回笼资金。

话虽如此,截至1月30日,贝因美集团持有的贝因美股份中,处于质押或冻结的股份占比为96.68%。5月19日则公告称,贝因美集团累计质押股数约1.95亿股,质押占其所持股份比99.2%。还有多少腾挪空间呢?

诚然,谢宏回归后曾大力化解资金流危机、改善财务状况。如贝因美集团与中航信托签合同,向农行杭州滨江支行和杭州高新科创公司融资,还引入长城国融作为三股东,帮助优化财务结构。

可从上述客观数据看,最终效果难言多乐观。

3

产品渠道各有烦恼

冰冻三尺非一日寒。要想翻身,不是件容易事。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自身产品缺乏竞争力、投入产出失衡致使主营业绩不振可能是贝因美业绩大幅下滑主因。近几年,贝因美运营艰难,一方面奶粉业已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对于贝因美来说,不要说抢食新市场份额,能否保住现有市场份额都成为问题;另一方面,自身产品创新力不足,难以吸引消费者是贝因美近年来在市场中难有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

的确,回顾这个国产奶粉一哥的高光坠落、艰难脱困,与行业自身均有关系。

据经济观察报梳理,为冲刺上市,公司一度大量开设县级经销商,从两三百个扩张到上千个,并拼命货压到经销商处,导致通路库存压力大。2015年奶粉配方注册制出台新规后,企业开始改革,减少中间层淘汰多个经销商。但有些经销商没有相应实力。最终存货太多,只能大幅压价甩货。

另一厢,为清库存,贝因美又对所谓优质客户大幅授信,一度采用不收款先发货方式,向分销商、经销商压货。当年贝因美的应收账款较期初一度增加220.66%,达到13.63亿元高位水平。不得不通过诉讼拿回货款,进而恶化了经销商关系。

即使到了2022年,应收账款依然超10亿元,由此引发深交所的净利调节问询。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贝因美财务报表中高比例坏账准备,说明这部分坏账的回收概率较低,且企业解决起来难度较大。这部分虽不会对现金流产生新冲击,但对贝因美的账面业绩会存在压力。

毋庸置疑,曾拿到0001号注册证的贝因美,拥有傲人先发优势。但时过境迁,在婴配粉注册制加快行业洗牌,以及新生儿下降、奶粉新国标落地实施、飞鹤、君乐宝等竞品强势崛起下,贝因美上述优势已褪去光环。上述市占率就是一个直观例子。

浏览黑猫投诉,一些异物等质量投诉值得企业警惕。毕竟食安大于天,奶粉尤其敏感。守住红线是发展乃至生存的关键。

再看渠道端,谢宏回归后,重新梳理公司渠道结构,布局新零售,一度让渠道焕然一新。然2020年10月,“妈妈购”风波却让变革蒙上雪霜。

公开信息显示,妈妈购“星店”是贝因美集团旗下的母婴电商平台电商新零售项目,其与青岛合众千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签署合作协议,运作妈妈购“星店”项目。

据媒体报道,该项目运营后,接连有加盟商投诉,直指星店会员名义收费,没有任何服务,并且不退钱。其星店返利模式,更有涉嫌传销嫌疑。

虽最终没有实锤消息,可此风波显然非加分项,尤其对身处探索新零售关键期的贝因美而言。

4

自身穿越基因、市场尚可一战

漂亮翻身仗还有多远?

一边主营业务持续低迷,一边偿债风险暴露,叠加行业变天、自身旧疾新患,想来贝因美、谢宏的担子着实不轻。何时脱困如何脱困,考验两者大智慧。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包秀飞可说是贝因美最困难时期加入该公司的,他的加入,推动了贝因美在上游供应链、渠道链、大客户及高端产品等方面的布局。

如此优秀的经理人,都没把贝因美拉出泥潭,可见烦恼复杂深邃。伴随包秀飞2021年初黯然离去,谢宏开始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

抛开偿债风波和变革成效不谈,谢宏回归后的改革思路无疑是正确的。比如,重新梳理公司营销策略、产品组合、渠道结构,布局新零售。再如,严格按费率控制,追求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等等。

从企业自身看,作为一家创立于1992年的品牌,“贝因美”迄今商海打拼已三十年,应该说无数风雨历练中,其拥有穿越周期的基因。聚焦谢宏,能带领企业成功跨界、一路跻身国产奶粉第一股、行业一哥,商业才能、胆识眼界亦毋庸置疑。加上“行业三甲、千亿生态”,其雄心壮志可嘉可敬。

从行业角度看,生活水平提高和育儿观念升级,奶粉需求也呈消费升级趋势,精细化喂养让行业增长动力从“量增”转为“价升”。

数据显示,国内中高端奶粉销售额份额由2019年的28.3%提至2020年的34.2%。且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逐年增加,2021年销售额占比约60%。同时婴配粉业集中度CR5虽从2013年38.3%,升至2022年57.2%。然整体集中度仍远低于美法等发达国家。

另一厢,乳企纷纷开启全生命周期、大健康赛道布局,产品更加多元、细分、专业特色化。

这些变化,意味着贝因美、谢宏尚可一战。往期看,始终严控质量、手握配方、规模起量让贝因美跻身行业一哥。当下观,如能痛定思痛,高效创新、精准品类扩容卡位,补足研发短板,触底反弹也未可知。

简言之,掉队者贝因美仍不乏脱困、反转乃至逆袭抓手。但头部愈强中,留给其腾挪时间愈发稀少。

2023一季度,贝因美营收约7.17亿元,同比增加3.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约1225万元,同比减少39.13%。

增收不增利,叠加2022年再度转亏、年报问询,留给贝因美、谢宏的救赎时间已然不多。

虽说高光低谷、兴衰起伏本是常态,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但所谓一步慢步步慢,尤其快消江湖一转身就是一时代,想要不继续下坠、成功绝地反击,必须急迫起来。

2023年,能否消逝“英雄迟暮”质疑,来一场漂亮翻身仗,且看谢宏回归的第六年答卷。

本文为首财原创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