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正文

全球时讯:仿冒马甲不断 歼灭非法理财平台需“打怪”升级

来源:腾赚网 时间:2023-04-12 16:55:08

“和余额宝一样安全可靠并为国家企业背景”“预期收益是银行活期的15-50倍”……这一类宣传语,似乎已成了各个大大小小非法理财平台的模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31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近段时间,各类仿冒的非法理财平台泛滥,其借微信群、公众号、百度、微博等平台甚至将触角伸至社区里的丰巢柜,以耸人听闻的消息作为标题,给平台伪造一个仿冒的国资背景,再通过“保本保息”“0风险”“高收益”等诱导性说辞,骗取投资者通过非正当渠道下载App,一般都以小额高息的方式,博取投资者信任后,等待对方投入大额再一笔“收割”。

仿冒马甲不断,无数受害者被骗,更是有不少国资企业被中伤。“很多办法都想过,找了各个渠道反映,也进行了风险提示,但还是有骗子假借我们公司行骗。”一被仿冒的国资机构相关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感慨道。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歼灭非法理财平台还需“打怪”升级、多方联动。正如业内所称,包括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动态监管,线上预警监测和线下打击同时进行;另外银行、支付等机构也应加大风险提示;此外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也要加强企业认证审核等……

被欺骗的消费者:

投钱一时爽,追钱火葬场

“投钱一时爽,追钱火葬场!”非法理财平台受害者李明(化名)7月31日向北京商报记者无奈道。

李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前他在亲友推荐下投资了一个所谓国资机构下设的理财平台,在多次高息及奖励的诱惑下,前后共投了5个项目,累计本金近7万元。其中投资金额最多的一个项目是5万元,期限10天,预期收益10116元,也就是说,他当时每天账户显示收益入账高达上千元。

“看到日渐上涨的收益,我还每天省吃俭用地往里投,满脑子想着多赚点。”李明回忆,在投资过程中,自身一开始仅抱着试试的态度小额投入,中期在本息到账后逐渐加大投资,但最后“养肥了”后被非法理财平台“一锅端”。“割韭菜还得一茬一茬的,这骗子平台可以说是连根拔起。”李明自嘲。

截至目前,李明被骗时间已经超过一年,和他同一波的受害者还有近20人,被骗投资款项达数百万元。另据多地受害者反映,已经从地方公安处确认,该理财平台确实为诈骗分子操作。

“我们报过警,也投诉过,甚至在小红书、新浪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过一些曝光视频,但最后还是音讯全无,诈骗分子至今逍遥法外。”李明称,他们被骗后报警做了登记,但几次反馈后再没有后续进展,同时在各大平台想了很多办法,但一切举措就像石沉大海没有回响。

“如果是一般的诈骗分子,是不是早被端了?我总感觉背后有一张深不可见的大网,在系统地收割韭菜。”李明向北京商报记者讲述。

李明这一猜测主要是因为,在他被骗之后,市场上又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类似诈骗平台,借以不同的热点和由头,采取同样的宣传同样的套路,但源源不断有人上当受骗。

就在两个月前,一家自称新能源领域的非法理财平台失联,北京商报记者从多位受害者处不完全初步统计,又有超60人投资被骗,投资款项同样高达数百万元。

“这些仿冒马甲行踪隐蔽,背后通常拥有专业团伙,难以发现其行踪,得逞后立马换上新马甲,背后牵扯到从导流到运营到资金转移等一系列灰色产业链。”一资深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类平台源源不断地“死灰复燃”,其实也给监管治理带来很大挑战。

被中伤的企业:

举报过也报过警,但还是“躺枪”

苦其已久的除了受害者,其实还有被仿冒的国资企业。

“我们也是受害者!”7月31日,一被仿冒国资平台的公司相关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近期就发现有平台冒用其公司名字进行了集资诈骗的非法金融活动,对此已经前往当地公安部门报警做笔录,同时也向网信办网站举报过,还在多家地方纸媒发布公开澄清声明,但尽管如此,还是有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散布信息,导致理财诈骗蔓延。

“我们也很被动。”前述相关人士进一步说道,其已经做了系列举措,但维权过程中挑战重重,例如作为被冒名企业未有明确损失,地方警方无法立案;另外在冒名平台崩盘前,也无法找到受害者让其报警立案;此外还存在网信办可能举报较多,无法及时处理的情况。

类似于前述被仿冒平台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大多非法理财平台主要通过仿冒某一国资机构资质、伪造金融许可资质,甚至会拍摄相关不实宣传视频等方式,来获取受害者信任。

更有甚者,还会在天眼查等平台发布不实信息、上传虚假电话,当消费者通过这一类企业信息平台查询资料,拨打相应电话求证后,自以为做足了功课,但反而被骗得更深。

“互联网非法外之地,我觉得相关虚假信息发布要加强审核,另外我们公司的官方介绍资料在天眼查平台上也被篡改。他们通过某种方式将虚假信息放到了企业查询平台,误导其他人。所以我觉得这种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也应该加强企业认证审核。”该被仿冒国资平台的公司相关人员说道。

这样的情况其实并非孤例。此前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被仿冒国资企业在一些企业查询平台上,显示的电话实则为诈骗分子个人电话,最后找到属地市场监管局查询,才能问询到企业电话进一步求证查实。

仿冒马甲不断,整顿治理也可谓任重而道远,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除了要在账号注册源头强调实名制外,还要处理好跨境用户,很多诈骗分子在国外,通过跨国犯罪来规避惩处,因此,一方面要对跨境信息进行过滤,另一方面要加强跨国打击。此外针对一些伪基站、伪号码,比如一些00和10开头的号码,需要进行源头治理。

打怪还需升级:

不能单纯依靠某一方,而应调动全民监管热情

非法投资理财平台,实则也是近几年金融监管部门、网信部门及公安部门的重点监管打击对象,但互联网诈骗平台依然层出不穷。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其背后有多方面原因。

一是诈骗平台利用技术手段,仿冒知名平台,诈骗手段升级;二是互联网渠道很多,各家互联网平台对诈骗平台的审核存在差异和漏洞,诈骗平台也往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三是投资者对于诈骗平台的识别能力依然存在不足,有些投资者追求高收益,风险意识不够。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同样表示,仿冒马甲不断出现,一方面主要是因为早期难以察觉,通常等到受害者持续累积,造成不良影响后才得以曝光;同时违法成本过低,被仿冒的平台机构,包括银行、国资平台等大部分通过声明、风险提示等形式来对用户进行告知,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

“仿冒的投资理财平台危害较广,不仅投资人财产和个人信息受骗,对于被仿冒的平台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危害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对此,在后续治理上,于百程指出,还需要监管方多部门联手,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加大打击处罚力度,完善投诉举报制度;同时,互联网平台方也应加强合作方审核力度,建立行业性投资理财平台的合作审核标准,利用技术手段监测平台上日常诈骗风险;正规的投资理财平台,也需要做好仿冒风险监测分析,及时跟监管方同步;投资人则多了解金融投资知识,增强风险意识,选择正规渠道的官方平台进行投资,保护好个人账户等敏感信息。

苏筱芮称,后续,一是应当完善顶层制度,明确跨部门、跨业态的分工内容与相关处置细则;二是加强应用市场、互联网导流平台等用户高频使用的渠道监管,对于审核不力的机构及其责任人应予以担责;三是设立专门的投诉举报渠道,畅通个人、企业主体反馈流程,尤其像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一方面可以及时更新仿冒马甲的运营主体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完善举报反馈渠道及时对接官方部门;四是加大司法打击,专门树立一批大案、要案典型以震慑不法分子,肃清商业风气。

(马金露 HF120)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