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正文

林采宜:中国出口数据的表象和真相

来源:腾赚网 时间:2023-03-04 18:41:02

海外经济下行必然导致出口下降


【资料图】

2018年以来,中国出口总量持续增长,2022年商品贸易出口金额3.59万亿美元,较2018年上升45%。出口增速上,2019年因全球经济下行而出现0.5%的低增长;2021年因海外疫后供应链修复缓慢,叠加大规模财政货币刺激,我国外贸维持高景气,同比增长29.6%;2022年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9.9%,四季度起,以美元计价的出口金额步入下降通道,12月出口同比下降9.9%,把全年出口增速拉低至7%。

海外货币紧缩政策导致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外需疲软是我国出口回落的主要原因。IMF预测,2023年全球GDP增速将下滑至2.66%,远低于2021年的5.8%。我国出口和全球经济增速高度相关,且出口波动大于全球经济波动,以2016年为例,全球GDP同比增长2.8%,我国出口下降7.7%。由此可以推断,2023年海外经济衰退必然导致我国出口规模相应下降。

对美欧出口下行,东盟是重要支撑

从出口的国别结构来看,美国、东盟、欧盟是我国主要的三大贸易伙伴,其2022年出口合计金额分别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6.2%、15.8%和15.6%,合计近5成,因此,这三大贸易合作伙伴的需求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出口前景。

从变化趋势来看,2020年以来,我国对美国的出口总量不断下滑,同期欧盟和东盟在我国出口总量占比有所提高。2021年美国本土需求总量强劲,对华订单减少在于美国主动降低了对我国供应链的依赖度,以服装、鞋帽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订单更多转向了东盟。最近3个月,这种趋势有所加剧,2022年12月我国对美国和欧盟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9.5%和17.5%,仅对东盟出口维持同比7.5%的增长。

1.需求疲软和产业链转移导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规模萎缩

在美国货币紧缩和经济衰退预期下,其国内消费及生产需求逐步放缓,带动制造业库存由高位向下释放,2023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在低需求与去库存的共同作用下仍存下行压力。

从品类结构分析,中国对美国出口主要以主导居民商品消费的耐用消费品为主,占比在六成以上。近期来看,相较于非耐用品和服务消费,美国耐用品消费同比增速明显回落。同时,美国耐用品库存也处于相对高位,批发商库存销售比较非耐用品高出0.77,销售市场逐渐疲软下,补库存的需求会进一步弱化。由此可见,2023年美国需求疲软将对中国出口的造成拖累。

2.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抑制了欧盟对中国的进口需求

从品类结构分析,中国对欧盟出口主要商品集中在资本品和中间品,其中仅机器、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占出口比重就接近五成,因此对欧出口与欧洲自身制造业的景气度息息相关。从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主要制造国来看,目前欧盟制造业景气度低迷,PMI均在荣枯线以下。虽然欧盟各国达成天然气限价机制有望缓解供给侧的冲突,但出于对经济衰退风险的预期,目前普遍需求疲软。

与此同时,欧元区核心CPI仍处在高位(2022年12月同比增速12%),高物价水平和经济下行压力共同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意愿,2022年12月,欧元区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为-22.2,较上月虽有1.7个百分点的回升至但仍低位。

3.东盟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

“西方不亮,东方亮”。在RCEP的推动下,2022年东盟在中国的出口总额中占比15.8%,超过欧盟(15.6%)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重要支撑。其中,越南(25.9%)、马来西亚(16.7%)、新加坡(14.4%)、泰国(13.8%)和印尼(12.5%)合计超过80%,是我国在东盟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由于东盟国家多为外向型经济体,其内需和外需共同决定了其进口强度。

外需方面,东盟主要从中国进口纺织品等上游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后出口至美国等地,因此西方国家经济衰退导致的进口需求疲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转口贸易。从各国制造业景气度来看,2022年12月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PMI均在50以下;泰国、印尼PMI分别为52.5和50.9,后续海外消费市场的需求减弱很可能会拖累东盟工业生产,导致其制造业景气度进一步面临下行压力,因此可预期2023年东盟对我国的出口需求也会因欧美需求减弱而有所下降。

但东盟国家内需仍然保持强劲。以越南为例,其固定资产投资中投向服务业的比重在64%,而投资对其经济贡献力度在32%,即近20%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于其服务业消费。IMF预测东盟五国2023年经济增速为4.9%,远高于西方发达经济体的1.1%,由此推断东盟内需强劲或许使其和中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保持一定韧性。

新能源汽车出口一路狂飙

出口商品分类数据显示,机电设备及其零附件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出口品类,2022年占出口总额41.9%;其次是纺织原料及其制品(8.9%)和贱金属及其制品(8.4%)。

2022年,我国工业制品出口增长9.9%,拉动整体出口增长9.4个百分点,其中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增速均超过60%,出口新动能快速成长。

同时,车辆、航空器、船舶等有关运输设备中车辆及其零附件最近10年出口金额增长156.6%,2022年出口金额达1502亿美元,从其增长趋势来看,有望成为我国出口的支柱产品之一。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数量达311万辆,同比增长54.4%,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达68万辆,同比增长119.4%。2018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占汽车出口份额由0.9%飙升至21.9%。乘联会12月数据显示,上汽、特斯拉、比亚迪分别出口23865辆、13870辆、11320辆,合计占出口总量的六成以上,主要出口面向比利时、英国等欧洲国家。以我国自主品牌比亚迪为例,2022年全年累计出口乘用车55916辆,同比增长307.2%,是海外销量前列车企中增速最迅猛的,目前占全球汽车销量市场份额仅为1.6%,未来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中国出口数据后面的表象和真相

从表象来看,东盟在出口结构上,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对中国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主要缘于其在劳动力成本和税收政策上的优势,但其在运输效率和成本及其他基础设施方面仍存在劣势。因此,短期内东盟对我国的出口替代作用相对有限,但在其基础设施改善后,必然将逐渐替代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然而真相是,即便美国等发达国家出于产业链安全考虑因素,自发性地降低对我国出口的依赖程度,将部分低端制造业订单转移至东盟,但由于东盟在上游原材料端仍依赖于中国进口,实质上是转口贸易和产业链的再分工。从美国进口视角分析,美国自东盟进口份额增加时,自中国的进口份额减少,但同期我国对东盟出口份额提升,其中存在连锁效应。

同时,中国出口部门存在一定韧性, 2022年,我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为14.7%,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未来随着在劳动力人口增长放缓和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无论出于被动还是主动都必须进一步加快产业链升级,推动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车、智能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占比。

(林采宜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副院长,张菁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研究员)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林采宜

我们将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的财经资讯以及热门行业新闻,了解更多财经新闻欢迎关注本站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