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华文食品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鱼类零食第一股。自2021年4月底,华文食品更名为“劲仔食品”以来,公司股价一路跌跌撞撞,在触达年内最低点的8.65元/股后,才企稳略有回升。
截至12月27日,公司股价报收于11.23元,较年内高点21.07元近乎腰斩,甚至还略低于更名之时的14.25元/股。
回顾劲仔食品上市的一年多,其股价表现并不理想,业绩指标则持续承压,股东减持、质押相继发生。
大单品业绩贡献力度弱 丰富产品矩阵寻找新增长点
2020年9月,华文食品头顶“鱼类零食第一股”的光环,登陆深交所。时隔半年左右,华文食品于2021年4月更名为“劲仔食品”。
劲仔食品长期以来深耕休闲鱼制品、豆制品、禽肉制品“三大品类”休闲食品,主要品牌为“劲仔”、“博味园”、“别没劲”、“长寿”等,涵盖麻辣、香辣、酱香、糖醋、湖湘爆辣等多种口味。
根据天猫、淘宝、京东等平台数据统计显示,劲仔深海小鱼连续多年销量稳居即食鱼类零食行业第一,“劲仔”已然是公司的最响亮的品牌,从公司上市不到一年就更名,便可以看出其打造“劲仔”品牌的决心。
然而,这一主打品牌似乎对于公司2021年的业绩帮助有限。
从公司半年报来看,鱼制品的营收同比下滑3.39%,反倒是公司营收占比最少的禽肉制品实现了68.8%的增长。毛利率最高的主打品增长不利显著影响了劲仔食品半年报的表现,公司营收实现了4.63%的增长,但是净利润却同比下滑35.66%。
这种增收不增利的“怪状”在公司三季报依旧持续。三季报显示,劲仔食品1-9月份营收同比增长8.11%,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4.38%。
通常,聚焦大单品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于核心产品的依赖度较高,也往往因核心产品的增长不利产生连锁反应。为了改变这种困境,劲仔食品加强了食品研究院的团队建设,以期以丰富产品矩阵寻找第二、第三增长点。
这一措施反映到财报中则表现为,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增长至1070万元,同比增长236.8%。研发费用的投入后续能否成功为企业创造新的增长点仍然具有不确定性,但对于净利润的影响已经实实在在反映在公司财报中。
同时,长期的增收不增利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公司股价在年内多数时间处于下跌的状态,其年内最低点达8.65元/股,较年内最高价的20.78元/股,跌去58.37%。
减持、质押接连出现 股权激励或难以达成
股东方面的变化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重要企业因素,其中,股东的减持、质押在一定程度上均会对投资者情绪造成负面影响。在劲仔食品上市的一年多以来,公司股东质押、减持均已发生。
9月17日,公司披露了股东马培元的减持计划,其持有公司6.1875%的股份,拟通过大宗交易或集合竞价方式减持公司不超过806.4万股。根据劲仔食品11月3日的相关公告,马培元已经减持210.66万股。
股东减持之外,劲仔食品的股东质押情况同样受到投资者关注。公司半年报显示,股东马培元、杨忠明、杨林分别质押股份700万股、700万股、420万股。在公司12月25日的公告中,质押股东再添一名,刘特元将高管限售股690万股质押给红塔证券。
虽然公司业绩走势不利,股东方面的操作也传递出负面情绪,但近期却有不少机构在在三季报发布后先后调研劲仔食品,包括广发基金、嘉实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东方资管、国信证券(002736)、民生证券等。
在调研活动中,机构就公司经营策略、推广渠道、产品销售情况等进行了提问,另外对于公司股权激励的相关情况也多次被提及。
据资料显示,劲仔食品2021年股权激励目标为营收增长20%,但是截至9月份,公司整体营收仅增长8.11%,缺口部分在第四季度实现的可能性较低。
面对调研机构的提问,劲仔食品的回答是“不改变增长目标”,这也就意味着,2021的股权激励目标或将“泡汤”。如此一来,投资者对公司的观感或许又将多了一些负面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