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来,美国硅谷银行事件持续发酵,其引发的金融市场波动、行业性反思仍在持续。该行的倒闭也成为金融业又一个重要的学习样本。
(资料图片)
硅谷银行事件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金融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从宏观政策、监管政策变革、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等各方面看,硅谷银行事件在我国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不会冲击中国金融体系。
爆发危机的个体,往往有相同的“两部曲”节奏,有券商分析师曾对此总结:“先是信贷狂潮抬高杠杆,然后银根收缩刺破泡沫。”
在这方面,我国的货币政策始终强调稳健,即使刺激经济也不会“大水漫灌”,而是在总量和结构上下功夫,积极采取“精准有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达到效果。
相比之下,美国的货币政策转向调整过于激烈。美联储在2020年疫情后开启的是“核动力”印钞机模式,2022年又大幅加息。猛踩刹车之下,当前美国金融机构资产端普遍面临浮亏。
除去外在的宏观环境,从硅谷银行内在财务逻辑分析,该行失败的投资策略是关键。在配置长久期债券资产时,该行忽视了其独特的负债结构。
硅谷银行客户类型以科创类企业为主,储蓄类型集中,所属行业集中。该行看似具有固定的存款来源,实则缺乏稳定的核心存款,一旦遭遇行业周期等变动,极易引发客户“羊群效应”,挤兑会自带扩大效应。回过头看,该行客户明显是从事件发生前的各种信息中失去了对这家银行的信任。一旦发生激烈挤兑,一家运营正常的银行也可能会瞬间坍塌。
硅谷银行事件也反映了美国监管规则对此类银行流动性要求的“放松”。
相较之下,近年来,我国监管政策的更新、监管机构改革都是围绕“金融体系稳健”这一逻辑开展。从监管政策看,近年我国发布了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系列金融监管政策,对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涉及的通道、嵌套、期限错配等情况,作出了一系列针对性规定,扭转了行业乱象,影子银行风险基本得到遏制,化解了潜在的金融风险,使得我国各类资管产品处于健康、规范运营状态中。
更重要的是,我国金融体系监管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从“一行三会”格局,到“一行两会”,再到成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直至近期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填补监管空白,完善机构和风险监管职能,形成了金融风险全面监管的体系。
不过,尽管硅谷银行事件不会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实质性冲击,但国内金融业仍然要从中认真吸取教训,始终将风险防控放在首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