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正文

回本总是一步之遥 当下是该补仓、躺平还是离场? 天天观天下

来源:腾赚网 时间:2023-02-14 18:33:45

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震荡行情后,2023年开年迎来希望的曙光,不少前两年持有的基金近期也开始陆续回血。但眼看亏损即将填平,市场又震荡不断。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拉锯战太考验心态,现在是该补仓、躺平还是离场?后市行情如何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何判断

当前,市场弱势核心在于减量博弈阶段,这也符合行为金融学的国内研究结论,投资者往往在牛市后期加速入场,并在随后的暴跌中躺平,然后在此后的反弹中赎回,这是从底部走出的必经阶段。这个时点盲目退场或者频繁追高都是不明智的。不如先对自己的账户做一个体检:

仍在深套中

如果持仓基金目前仍在亏损,而且经过诊断本身问题不大,目前在慢慢回本中。当前市场反弹进程尚未走完,这时候选择那么在底部区间割肉,大概率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小有盈利

如果基金刚回本只是小有盈利,则更需要警惕 “处置效应”的误区。

所谓处置效应,就是指我们总是倾向于卖出赚钱的基金,而保留亏损的基金。因为投资中容易存在不理性认知,让我们感觉最近涨幅大的基金风险大,很难继续涨,而跌幅大的基金风险更小。

逐步或正在达到预期

如果你正在逐步实现前期设定的目标收益率,感觉当下仓位过高担心后续回调,也可以考虑分批赎回兑现收益,或者逐步转换到其他尚处于低位、有望补涨的方向。

对一些当前仍处在历史底部的标的,如果说短期上涨幅度较大,可以等待回调后再买入,上涨趋势中的回头买入是相对合适的时机。

总结来说,前期市场下跌幅度较深,虽然近段有所反弹,但总体而言市场估值并不高,即使短期震荡也风险有限。如果你对当下的形式感到迷茫不知道该怎么操作,在看好基金长期表现的情况下,不妨选择交给绩优基金经理来操作,或者持续定投的方式,通过反复的“投资-止盈-投资”的良性循环,不断获得符合自身预期的资产增值。

下阶段市场机会怎么看?

虽然当前市场震荡不前,但总体上看机构认为仍有一下三大因素支撑市场走强:

(1)1月信贷数据超预期

央行2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大超市场预期,其中企业部门贡献了绝大部分的增量。

通过统计历史数据,招商证券发现,历次信贷数据大超预期时(大超预期标准是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实际值比Wind一致预期高4000亿元以上,且超预期的部分占预期值的比例不低于20%),数据对A股市场具有短期提振作用。

社融数据公布后5天,万得全A指数上涨概率达到78%;数据公布后20天,上涨概率达到67%。

从市场风格来看,历次信贷数据大超预期时,短期内A股多表现为成长风格占优。

无论是社融数据公布后5天还是后20天,相比万得全A指数,创业板指和中证1000指数多有不错的超额收益。

(2)企业盈利的修复将逐步得到验证

光大证券表示,经济数据同比的修复将是下一阶段支撑市场的核心动力。从当前来看,我国经济景气不断回升,1月信贷数据迎来“开门红”也坚定了市场信心,证实了经济景气度的回暖。经济与盈利的同比修复将是下一阶段支撑市场的核心动力,随着企业盈利的修复逐步得到验证,市场将会迎来中期震荡上行的区间。

(3)海外加息进入尾声,短期震荡不构成重大下行风险

美联储紧缩延续的预期发酵,对短期A股难免有负面影响,但暂时不构成重大下行风险。随着市场行情的演进,一些通常在行情右侧活跃的资金有望开始加速流入,交易性资金的增加,将支撑市场短期市场活跃度提升。

而对于后市的方向,国盛证券表示两会之前可以重点关注经济政策倾斜方向,各地稳增长的抓手主要包括“松地产、扩基建、促消费”三方面。

①松地产

2022年各地多数聚焦“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而2023年各地普遍强调“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防范化解地产风险”,整体政策倾向较为积极,后续稳地产政策有望继续加码。

相关主题:房地产、建材,以及具备地产后周期属性的家电、家居

②扩基建

31省市加权平均的固投目标增速为8.2%,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增速基本持平。

其中,老基建仍是重点,主要包括交通(高铁、高速公路、机场、轨道交通等)、水利(水库、运河、现代水网等),能源(核电、煤炭等)、城市更新四大大方向;新基建提及较多的是5G基站、特高压、充电桩。考虑到今年经济复苏进程中的压力,基建投资有望继续高增。

相关主题:建筑、建材、有色、交运、能源电力等老基建;5G基站、特高压、充电桩等新基建

③促消费

31省加权平均的社零目标增速为7.6%,较2022年微降。

大力推动线下服务消费(旅游、餐饮、住宿、夜间经济)与大宗消费(汽车、家电)是促消费政策的两大主线。

今年多个省份继续推出针对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家具等的促销补贴措施,并且针对疫情影响减轻后的消费复苏趋势,多省还提出加快旅游、餐饮、住宿、夜间经济等消费恢复。从社零增速目标来看,今年消费复苏是大趋势,但不宜过度期待“报复性消费”。

相关主题:汽车产业链、“疫后复苏”相关的大消费板块(旅游、餐饮、家电等)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