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半导体行业具有强周期性,是三重周期的嵌套。之一重周期是产品周期,即下游需求产品的更迭及所处生命周期的变迁。第二重周期是产能周期,即供给端的变化,由于产能变化具有滞后性,会沿着“价格↑→盈利↑→产能扩张→价格↓→盈利↓→产能收缩”的路径往复运动。第三重周期是库存周期,即代表了供需关系的变化,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往往也会经历“被动去库存→主动补库存→被动补库存→主动去库存”的周期循环。
02
全球半导体行业每4-5年会经历一轮完整的周期。从谷到峰的上行周期通常是1~3年,从峰到谷的下行周期通常1~2年。最近这一轮完整周期的启动是从2019年中开始,至今已有3年半,下行期也近16个月,从时间维度看,或逐渐行至底部区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3
供需关系的变化是主导半导体周期的***因素。就需求端而言,全球半导体***额按下游拆分,2000-2010年的主力是个人电脑,2011-2021年的主力是智能手机。整体看,半导体需求较分散,大多时间呈稳态增长,但也会受经济、科技周期扰动,如金融危机、5G浪潮爆发等。就供给端而言,其改变较为集中,具有“阶跃”的特征。尤其是晶圆***产能,从规划到落地通常需求2-4年的时间,其中,厂房建设约1年、设备搬入0.5~1年、产能爬坡1~2年。
04
供需失衡是半导体周期“峰”和“谷”的主因。2012-2014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下游需求高增,半导体供不应求,出现“峰”;2015年供给集中释放后,供过于求,出现“谷”;2016-2017年,存储器供不应求成为市场的主要矛盾,出现“峰”;2018~2019年中,手机、PC等下游需求低迷,叠加全球贸易摩擦影响,出现“谷”;2020-2021年,宅经济、新能源应用需求爆发,叠加半导体“缺芯潮”,出现“峰”。
05
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或将否极泰来。从产品周期看,渗透和复苏双驱动下,2023年中半导体需求有望回升:一是服务器DDR5产品升级带动量价齐升,叠加新能源需求高增推动市场扩容;二是消费电子有望在2023年随着需求复苏触底回升。从库存周期看,多家半导体公司已开始主动去库存,行业库存或逐渐恢复至健康水平:根据某半导体巨头的预测,行业库存水位在22Q3达到高峰,并于22Q4慢慢下滑,预计库存调整至23H1.从产能周期看,根据IC Insights预测,2023年全球半导体资本开支下滑19%,出现金融危机后的更大降幅,资本支出收缩或带来产能扩张的降速,缓解产能过剩压力。
06
半导体国产化有望加速,助力穿越周期迷雾。目前我国正处于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快速崛起的进程中,并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半导体应用和消费市场之一。但我国上游半导体设备、材料的国产化率较低,自主可控需求迫切,未来随着国产替代的加速推进,成长属性或助力国内半导体行业穿越周期迷雾。在今年二十大会议中,明确提及“***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新增***安全篇章并在全文91次提及“安全”一词,“产业链***链”安全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07
如何把握半导体投资节奏?关注费城半导体指数。资本市场往往反映预期的变化,所以相对行业基本面更为先行,而费城半导体指数涵盖了全球30 家更优质的半导体公司,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晴雨表”。根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费城半导体指数同比相对全球半导体***额同比,尤其是“峰”和“谷”出现的时点,具有一定的领先性。
08
本轮费城半导体指数调整,或已充分反映半导体周期下行的预期。复盘历史,在历轮半导体下行周期中,费城半导体较少有超过35%的回调幅度,而本轮已达到47%,超出历史平均回撤水平。其次,从估值看,费城半导体指数经过“腰斩”,其PE已处于历史较低水位,近期低点是14.40倍,已接近2018年以来的更低点12.5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