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票据交易所(下称“上海票交所”)成立五周年座谈会举行。“五年来,票交所通过制度建设和系统建设,实现票据市场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开启票据市场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征程。”上海票交所董事长宋汉光在会上表示。
记者获悉,自票交所成立以来,票据市场各项业务规模总体实现平稳增长,2017年至2020年年均增长15.4%,2020年业务总量超过148万亿元。其中,票据承兑和背书年均增长23.6%,贴现年均增长23.3%,用票企业家数由105.90万家增长到270.88万家,年均增长36.72%。
另外,截至2020年末,票据承兑余额达14.09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比重为4.95%;票据贴现余额达8.78万亿元,占同期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重为8.10%;2020年票据市场交易量64.09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22.83%。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全市场累计签发承兑票据21.37万亿元,背书50.32万亿元,贴现13.15万亿元,用票企业家数合计306万家。
票据市场在快速成长的同时,支持中小企业作用也充分显现。从用票情况看,2021年1~11月,小微企业用票金额43.58万亿元,占比达到51.37%;票据融资方面,2021年1~11月,小微企业票据贴现金额总计近7.16万亿元,占比达到54.48%;融资成本方面,2021年1~11月,小微企业票据平均贴现利率相比2017年下降近200个基点,共计为小微企业减少利息支出数千亿元。
上述票据业务的增长离不开创新工具的推出。“五年来,票交所充分运用票据的特点及贴近实体经济的天然优势,以问题为导向加强业务创新,形成票据全生命周期创新产品‘闭环’,激发票据市场活力。”宋汉光称。
比如,在签发端,推出供应链票据,将上下游企业间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整合,促进企业应收账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在支付端,推广“票付通”业务,为企业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线上账期支付工具;在贴现端,推进贴现通业务,打破贴现市场信息壁垒,提升小微企业票据融资的获得感;在融资端,推动标准化票据,提供以票据产生的现金流作为偿付支持创设受益证券相关服务,打通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拓宽企业票据融资渠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贴现通”业务已累计服务企业1.28万家,接受委托询价票据5.78万张、1173.06亿元,达成贴现意向票据4.72万张、1022.67亿元。“贴现通”参与企业中,超过90%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贴现票据中,100万元以下的小额票据占比超过65%,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机构承兑票据占比超过55%。
另外,截至2021年10月末,标准化票据成功创设58只,金额61.68亿元,目前产品已全部完成兑付。其中,基础资产为未贴现票据的23只,金额15.42亿元,占比为25.0%,原始持票人平均交易利率为3.06%。
除了上述产品外,上海票交所还建设了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转让服务平台,实现跨境贸易融资二级市场业务的线上集中化处理,优化金融机构跨境贸易金融服务,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据透露,下一步,票据市场的规范发展将紧紧围绕服务中小企业的核心,规范商业汇票的使用,优化市场信用环境和支付纪律,提高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和融资效率。
同时,积极推进绿色票据市场发展,推动建立统一的绿色票据认定标准,制定明确清晰的绿色票据认定流程,配套完善绿色票据相关的系统建设,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生态文明建设。